机场党建
返回
杭州机场70℃机坪上的驱鸟人:十八般“武艺”护飞机周全
发布时间:2020-08-19

蓝天白云间,刺眼的阳光炙烤着杭州机场飞行区的如茵绿草。明晃晃的阳光在土面区肆无忌惮,上烤下蒸,感觉就连呼吸都是鼻息灼人。但小燕子们对航空器尾流的热爱却和这气温一样高涨,为了驱赶这群学飞的小燕子,保障机场起降航空器的安全运行,杭州机场飞行区中心驱鸟人在酷暑下挥汗如雨,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项鸟害防范工作。

8月13日下午,室外平均气温达到37.6℃,机坪温度则逼近70℃,进入“烧烤”模式。驱鸟队员章涛穿上防护服,戴上防毒面罩,抓住航班运行间隙上跑道喷洒氨水,同时打开车载定向声波驱鸟仪,刺耳的声波加上刺鼻的氨水味,双管齐下,促使燕子立刻离开跑道。热浪卷着氨水刺鼻的味道,随着驱鸟车滚滚袭来。为保证航班正常性,跑道驱鸟时间只有短短3分钟。作业完毕,章涛脱下防护服,里面竟已全部湿透,满脸豆大的汗珠滴下来,仿佛洗脸一般。“跑道是航空器起降的重要区域,也正是鸟防的核心区。再热再累,我们也要坚持做好核心区鸟防作业。”说完,章涛咕咚咕咚灌了几口矿泉水。

驱鸟队长吕淼品索性卷起长袖,露出了黝黑的臂膀,走进土面区草地开始检查驱鸟设备。低矮的草地上,站着几个穿着橙色制服的驱鸟假人,吕淼品走过去帮假人整理好衣帽,再检查自动摆臂和发声设备是否正常。接着,走到了灭虫灯边,打开昆虫收集器进行清理,确保它能正常开展夜间诱捕昆虫作业。全向声波、煤气炮......各种设备检查一遍,吕淼品蓝色的制服背后都出了白色的盐渍,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上滑落下来。

野生动物管理员钟国恒,浙大生态学研究生毕业,现在负责鸟防研究分析工作。他拿着一只白色的网兜,正在开展虫害种类调查。在炎热的夏季,昆虫生长最快,5000亩的飞行区大草坪吸引着大量鸟类前来觅食。钟国恒停下脚步,抹了把汗,掏出一个塑料袋,把网兜里的东西往塑料袋里装。袋子里是黑色的、黄色的、各种形态的小虫子,钟国恒介绍说:“这叫网捕法虫害密度调研,只有清楚飞行区有什么虫,才能预测可能会有什么鸟要来。这捕到的算少的,因为草坪上喷洒了灭虫剂,换做以前里面密密麻麻的。”

远处,一辆红色的拖拉机张开“两臂”,喷出白色的雾状药剂,它正在灭杀草坪昆虫。为了控制夏季最猖狂的引鸟昆虫——蝗虫,防止蝗灾爆发,吕淼品又开始向土面区施撒生物灭虫剂。“这是新引进的生物病毒灭虫剂,对蝗虫和夜蛾这两类高危引鸟昆虫控制效果非常好,但对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没有任何影响,非常绿色安全。”吕淼品介绍说,“今年受施工影响,航后灭虫作业压力非常大,好在我们选用的各种新型灭虫剂效果不错,没有出现往年的大面积虫害爆发情况。”(李青高坚波)